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法道北宋 1086 — 1147
全宋文·卷三八五○
法道一○八六——一一四七),初名永道俗姓毛颍州沈丘(今安徽临泉)人。
初依真戒大师安恭出家,继趋京师业唯识百法。
政和三年,选补右街香积院住持。
五年赐号宝觉大师
宣和元年改佛法,以佛为金仙、僧为德士、寺为宫观法道上疏力争,其言直甚。
帝怒,黥流舂陵
建炎中,召赴临安
绍兴元年高宗召见,嘉其强直,改名法道,特赐号宝觉圆通法济大师,俾住大中祥符寺
次年,迁住庐山东林寺
绍兴十七年卒,年六十二。
见《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九,《人天宝鉴》。
师名法道
旧名永
顺昌毛氏。
出家宗唯识百法二论。
又受要天总持三藏密咒轨。
及传圆顿戒法圆照师
咸得其要。
政和中赐椹衣。
左街香积院。
赐号宝觉
林灵素以左道罔上。
宣和初诏改僧为德士。
服冠巾。
天下从之无敢后。
师独毅然抗诏。
黥流州。
后七年还僧。
建炎三年赐圆通法济号。
绍兴间赐对。
上面命欲为之去其涅迹。
师曰。
虽感圣恩。
然先皇之墨不忍除也。
上曰。
这僧到老倔强。
计自便。
故事。
场僧左道右。
崇观以来遂易旧制。
师不能平。
诣朝廷。
刘若谦论辨。
卒获改正。
十七年秋
说偈端坐而化。
茶毗。
舍利无数。
建塔九里松
赞曰。
维古至人  为法亡身  身既亡矣  涅奚足云 蛮乡瘴重  黼座恩新  等视无碍  太虚浮云
顺昌毛氏子也。
出家。
宗唯识百法二论。
又受西天总持三藏密法。
及传圆顿戒法元照师
咸得其要。
政和中
赐椹衣。
左街香积院。
赐号宝觉大师
林灵素以左道罔上。
宣和初
诏改僧为德士服冠巾。
天下从之无敢后。
师独毅然抗诏。
上书曰。
自古佛法。
未尝不与国运同为盛衰。
太武崔浩
灭佛法。
未三四年。
竟赤族。
文成大兴之。
周武卫元嵩
灭佛法。
不五六年。
元嵩贬死。
隋文帝大兴之。
唐武宗
赵归真。
李德裕
灭佛法。
一年
归真诛。
德裕窜死。
宣宗
大兴之。
我国家太祖太宗列圣相承。
译经试僧。
大兴佛法。
成宪具在。
虽万世可守也。
陛下。
何忍一旦用奸人之言。
为惊世之举。
陛下。
不思太武见弑于阉人之手乎。
周武为铁狱之囚乎。
唐武受夺寿去位之报乎。
此皆前监可观者。
陛下何为蹈恶君之祸。
而违祖宗之乎。
书奏
上大怒。
命下黥流州。
蔡京
从容为上言曰。
天下佛像。
非诸僧自为之。
皆子为其父。
臣为其君。
以祈福报恩耳。
今大毁之。
适足以动人心。
恐非社稷之利也。
上意。
为之少回。
未几。
灵素事败。
放归赐死于
复教。
师量移近郡。
寻得旨放回。
敕住昭先禅院。
赐名法道
以旌护法。
师之谪州也。
郡守僚属。
皆先梦佛像枷入城。
既而师至。
皆善待之。
时军民多病。
师咒水饮之。
无不愈者。
求者益多。
乃为沼于营中以咒之。
师既还。
道人如失恃怙。
及二帝北狩。
康王即位
东京留守宗泽承制
命师住左街天清寺
宣教郎总管司
参谋军事
为国行法。
护佑军旅。
师往淮颖。
劝化豪右。
出粮助国。
军赖以济。
后奉诏随驾。
陪议军国事。
上欲加以冠冕。
师力辞。
诏加圆通法济大师
一日上从容谓师曰。
上皇为妖人所惑。
毁师形服。
朕为师去此黥涅。
师对曰。
上皇御墨不忍毁除。
上笑曰。
此僧到老倔强。
乃敕住庐山太平禅寺。
故事场僧左道右。
崇观以来。
遂易旧制。
师不能平。
诣朝廷论辩。
卒获改正。
绍兴五年
大旱。
诏师入内祈雨。
结坛作法。
以四金瓶。
各盛鲜鲫。
噀水默祝。
遣四急足投诸江。
使未回而雨已洽。
上大悦。
赐金钵。
上以国用不足。
敕天下僧道。
纳清閒钱。
师致书于省部
极论其非。
伤大体而阻善化
言虽不行。
势亦少戢。
绍兴十七年秋
说偈。
端坐而化。
阇维。
舍利无数。
塔于九山九里松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范祖禹北宋 1041 — 10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8 【介绍】: 成都华阳人字淳甫一字梦得
范镇从孙。
仁宗嘉祐八年进士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书成,除秘书省正字
哲宗立,除著作佐郎,充修《神宗实录》检讨官,历给事中翰林学士
哲宗亲政,出知陕州
绍圣初,言者论其所修《实录》诋斥神宗,附会司马光变更新法,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永州安置。
卒谥正献
撰《唐鉴》,论述唐高祖昭宣帝三百年间政治得失;又有《范太史》。
全宋诗
范祖禹一○四一~一○九八),字淳甫(一作淳夫纯父),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
初仕资州龙水(本集《送七主簿龙水》),后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居洛阳十二年(本集,初到玉堂)诗》。
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为秘书省正字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著作佐郎、修《神宗实录》检讨,迁著作郎侍讲
四年,拜右谏议大夫,迁给事中,兼国史院修撰,为礼部侍郎
六年,拜翰林学士,因叔百禄在中书,改侍讲学士
八年,因反对章惇入相,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
后以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又徙宾州化州
元符个元年卒,年五十八。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追复龙图阁学士宁宗时谥正献
有《唐鉴》二十四卷、《帝学》八卷,及《范太史》五十五卷等。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九、《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范祖禹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
新辑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一五
范祖禹一○四一——一○九八),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镇从孙,百禄侄。
嘉祐八年进士甲科,授试校书郎、知资州龙水县
熙宁三年司马光辟为同编修资治通鉴》,随十五年(其中在洛阳十三年),有唐三百年丛目及长编,祖禹实掌之。
元丰七年《通鉴》成,迁秘书省正字
右正言著作佐郎实录院检讨官著作郎侍讲
元祐四年,迁右谏议大夫,依前兼侍讲,充实录院修撰;寻拜给事中
次年监修国史,进礼部侍郎
七年,为翰林学士翰林侍讲学士
八年,又为翰林学士侍讲知制诰、兼知国史院事。
绍圣初,哲宗亲政,复行新法,祖禹以「元祐旧党」,出知陕州,继逐于永州贺州宾州化州等地安置。
元符元年十月卒于化州,年五十八。
祖禹久在经筵史馆,与修《神宗实录》,著《唐鉴》、《帝学》、《古文孝经说》(此三种今存)等多种,《唐鉴》尤为著名,时称「唐鉴公」。
又有文集五十五卷(存)。
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